今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州国资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狠抓项目建设促进提质增效,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一、2023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效益为本,多措并举促进提质增效。一是企业经营业绩稳中有进。截至12月底,9户监管企业完成经营收入95.78亿元,同比增长7.1%;利润总额1.32亿元,同比增长6.3%;完成产业投资56.53亿元,同比增长-7.92%;完成产值64.12亿元,同比增长15.07%;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1.11%,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二是积极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推进实施《州国资委监管企业2023年盘活闲置低效资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组织企业对存量土地、房屋、门面等资产进行清查摸底、分析研判并开展闲置低效资产认定,“一企一策”制定具体盘活方案,强化工作调度,全力推进闲置低效资产盘活工作。三是完善考评机制激发活力。结合企业实际,制定《2023年度黔东南州州管国有企业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经州政府审定后报州考核办印发实施,按照《实施方案》“一企一表”制定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目标任务及评分标准,下达监管企业2023年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目标任务,强化考核导向和运行调度,促进企业经营效益提升。
(二)坚持项目为王,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一是加强项目谋划编制工作。组织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大力推进项目谋划编制工作,建成并适时更新完善“531”项目库。9户监管企业编制谋划项目483个,总投资1467.15亿元。其中,“强州府”项目194个,总投资744.41亿元;“桥头堡”项目112个,总投资449.94亿元。二是加大融资招商工作力度。今年1-12月,监管企业累计融资到位22.44亿元,其中:镇远等五县城镇燃气项目获得新型城镇化基金投资1亿元(为全州第一个获得城镇化基金投资项目,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完成产业招商接洽企业123家,开展走出去招商活动36次,完成策划编制精包装项目14个,请进来企业81家,签订产业合作协议8份,促成合同金额28.2亿元。三是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对在建和拟建项目建设进度实行“月调度、月排名、月通报”机制,对“县县通”天然气项目、原农校项目、州医疗物资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实行周调度。今年来,洛香湖城市综合体项目、城镇燃气项目、全州加油站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其它续建项目稳步推进。2023年监管企业在建和拟建项目共计82个,总投资310.48亿元(新建项目44个、总投资101.5亿元,续建项目36个、总投资208.12亿元,收尾项目2个、总投资0.86亿元),累计完成产业投资56.53亿元。
中建伟业集团2023中标项目24个,合同金额58.53亿元。2023年投资在建项目5个(州建棚改项目三期、学府名苑项目、原州农校棚户区改造项目、三穗滨江苑二期、城南印象综合体项目),总投资40.28亿元,目前完成投资20.3亿元,回款1.9亿元;原州农校棚改项目已完成总投资7.5814亿元,今年完成投资1117万元,已完成310户24163万元征收补偿费代付发放和红线范围内13栋房屋拆除工作。凯运集团道路客运全年发班54万班次,运送旅客497万人次,实现旅游包车10071车次; “光储充检”一体化智能充电站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智慧停车场建设项目完成项目备案并启动招投标。州开投(凯宏)集团“县县通”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今年完成投资1.3386亿元,累计完成征地455.36公里,完成率91.43%,扫线448.39公里,完成率89.7%,布管433.5公里,完成率87.04%,焊接429.78公里,完成率86.29%,管沟回填401.01公里,完成率80.52%;城镇燃气项目已取得榕江县、镇远县、天柱县等10个县(地区)特许经营权,台江县、榕江县、雷山县、黔东工业园区等7个城燃项目开工建设;生猪养殖项目因上海光明集团已明确不再继续投资建设,并将几块场地移交东南春公司,州开投集团目前正在对接中海博越集团,利用生猪项目闲置土地开展肉牛养殖项目。州交旅集团清水江旁海航电枢纽项目整体工程形象进度达到97.73%,于2022年6月30日并网发电;全州“十四五”加油站项目已取得10座加油站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和2座加油站投资建设经营权,5座加油站已建成;东方广场(九方天街)项目各分部工程及竣工验收于今年7月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7.11亿元;畅达国际广场B1地块1-2#、7-10#楼于5月30日按期交付给业主,6号楼室内装饰装修完成,5号楼主体结构完成至24层;畅达国际广场B2地块4号楼、5号楼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二次结构一层完成80%;洛香湖城市综合体项目于6月30日实质性开工,已完成洛香湖湖体和存量建筑土石方回填2.49万立方,进度49.8%;州佛黔共建医药产业园B区项目正在开展项目一期场平施工,累计挖填方1.97万立方,进度74.96%。州水投集团骨干水源工程项目共58座(中型12座,小型46座),总投资158.5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8.77亿元,已完成竣工验收项目23座,完成下闸蓄水阶段验收项目21座,目前开展大坝浇筑或封顶项目7座,开展坝肩及基础开挖项目3座,开展施工准备工作项目4座。州文旅集团苗疆体育公园建设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万元;下司之眼、下司体育公园、小高山健身步道、社会足球场、下司皮划艇激流回旋实训基地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构建以星级酒店+商务酒店+民宿酒店+康养酒店+旅游商品+配送服务等为一体的文旅酒店产业链,打造“凯里酸汤+”产业链。州演艺集团完成公益性演出106场,惠及群众12万人次;歌舞诗剧《守望》于5月30日成功首演;创作《美丽·初心》《多情黔东南》等10余部文艺作品;完成《湘江1934-向死而生》《半条棉被》等少数民族语言电影译制50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8839场次。州工投集团智慧物流园项目完成物流中心和综合服务楼1#楼18层、2#楼12层主体建设封顶,完成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目前正在实施消防工程、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黔东南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及医技云平台项目、黔东南州“5G+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项目完成招投标并加快推进。州国资运营公司州医疗物资应急储备配送中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225亿元,今年完成投资1.47亿元,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预计 2024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保交楼”资金借款5.1亿元,已支付4.6395亿元,支付率90.97%。
(三)坚持改革先导,国资监管效能明显提升。一是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和省国资委要求,进一步深化监管企业及县(市)国资部门改革任务责任分解并推进实施。在2023年市(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评估中我州获得A级等次,中建伟业集团在全国“双百企业”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二是健全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今年来制定和修订完善了《州国资委建立监管企业经营管理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机制的意见》《州国资委监管企业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州国资委权力和责任清单》等6个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制度建设。三是夯实国资监管工作基础。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重大事项管理办法,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核准程序,规范企业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水平、防范决策风险。完成监管企业党建入章等内容的核准和规范,发挥公司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宪法”作用,夯实公司规范运作基础。
(四)坚持底线思维,巩固安全稳定发展大局。一是多措并举化解债务风险。通过加强统筹调度,落实各项化债措施,今年1-12月累计化解到期债务风险55.49亿元(含刚性兑付企业债券债务9.37亿元),牢牢守住了“不冒泡”“不爆雷”的债务风险底线。二是债权清收工作积极推进。加大债权清收力度,由班子成员和县处级干部带队赴各县市政府协助企业清收债权资金,2023年帮助企业收回各县市拖欠款项10.86亿元。其中收回借款6.62亿元,收到拖欠工程款4.24亿元。三是巩固安全稳定良好环境。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安全隐患全面大排查大整治。抓好信访维稳和重大风险隐患排查,今年来共接访15批1420余人次,处理上级和州信访局转办件11件,信访复查申请件8件。监管企业全年未发生非访事件,维护了企业安全稳定大局。
(五)坚持党建引领,促进党建经营融合发展。一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严格按照州委主题教育办工作统一安排部署,制定读书班方案,统筹组织州国资系统74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参加读书班学习,分为4个组开展交流研讨3次,以各企业党委为单位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研讨共计40次。制定《州国资委党委在主题教育中持续深化州属国有企业清理“四乱”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切实将持续深化州属国有企业清理“四乱”问题专项整治作为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保障,为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有效抓手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二是建强干部队伍提升作风。建立健全人才机制。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督促指导企业全面建立和完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制度,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和人才机制。认真落实《黔东南州州管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今年来任免监管企业董事会成员10人次,研究批复企业领导人员兼职8人次。三是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通过召开全州国资国企系统警示教育大会、开展“一案一整改”、对企业“一把手”开展监督谈话、开展监督检查等多种方式,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健全完善防控体系。今年来共开展提醒谈话180人次,委党委书记对监管企业“一把手”监督谈话9人次,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规矩意识和纪法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
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立足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州国资国企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参与市场竞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企业盈利能力弱,经营指标完成有差距。截至2023年12月底,9户监管企业经营收入、利润总额、产业投资、产值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9.9%、164.8%、80.53%、100.06%。三年倍增计四项指标中除利润总额指标外,其他三项指标均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主要原因:部分企业压力传导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工作推动落实不到位;受市场环境变化等客观因素影响,企业经营成本较往年有所增加,且企业融资产生的财务费用较高,造成利润减少。二是企业资产总量小,整体实力弱。截至目前,9户企业资产总额还未上千亿元(838亿元),其中超过200亿元的仅有州交旅集团,超过100亿的也只有州开投(凯宏)集团、州水投集团,还有两家不足5亿。从资产结构看,股东权益比率为36.02%,资产负债率为63.98%,监管企业总体负债水平偏高,财务风险较大,偿债能力较弱。同时,各县市拖欠监管企业账款达166.84亿元,债权清收难,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三是项目谋划储备少,助推企业转型发展乏力。今年州国资系统组织编制纳入“531”项目库拟建和在建项目463个,总投资1467.15亿元,其中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较多共177个(水利类项目42个、交通类项目135个)占比38.6%,赢利性项目少、可创收的项目少。新增项目36个,总投资58.78亿元,占比仅7.8%。涉及“黎从榕”项目112个,总投资449亿元,占比24.4%,项目谋划的思路不宽、能力不足,对战略的考量和对市场的融入有较大差距。四是存量债务重,债务风险等级高。监管企业金融类债务逐年增长,近年来由于资本市场收紧,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成本高,企业化债措施越来越少,而存量债务逐年增长,企业偿债压力巨大。五是国企改革成效不明显。虽然完成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32项重点工作任务,但“三项制度”改革推进力度还不够,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健全完善,企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六是抓党建促生产经营融合不到位。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脱节,融入不紧、融入不深,企业重业务轻党建、重安排轻落实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实不够,近年来州国资国企违法违纪案件时有发生,吴兴元、郑泽林、杨毕天、荆涛、姚元燊等因涉嫌违纪违法被州纪委州监委立案查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深入研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整改落实,全力推动监管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2024年工作打算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深化国资国企工作的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立足四区定位和州委州政府“三四五”工作思路,全力推动创新发展、强化完善国资监管、持续深化国企改革、聚力重大风险防控、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坚持效益导向,提升企业运营能力。一是围绕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根据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和35号文件要求,持续推进州属国有企业优化重组。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转移,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压紧压实责任,通过加大督查通报力度、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狠抓经营效益提升等,努力完成年度经营目标任务。三是督促指导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拓宽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千方百计增加企业经营收入,增加现金流,增加自身造血功能和盈利能力,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四是继续推进实施监管企业盘活闲置低效资产专项行动,确保闲置低效资产盘活工作取得实效。
(二)坚持项目支撑,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包装。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等重大战略机遇,围绕中央预算内、专项债、“四化”基金组织企业聚焦主责主业谋划一批大项目新项目,适时完善“531”项目库,借助外力做好项目精包装,提升项目可操作性和落地性。重点抓好黔东南州装配式建筑(一期)、黎平水竹冲水库、下司体育康养小镇、智慧中药材供应链中心、黔东南州油茶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及年产3000吨茶油储备一体化等项目谋划和推动实施。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以项目建设来解决发展与债务的问题,以项目建设来促进企业转型发展,重点加快推进原农校片区棚户区改造、“县县通”天然气、城镇燃气、州医疗物资配送中心、交通设施建设、骨干水源工程等在建项目进度,积极推进全州“十四五”加油站项目、“光储充检”一体化智能充电站、永丰乳业加工养殖一体化建设项目、佛黔共建医药产业园B区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实力。三是加大融资招商力度。抢抓国家、省、州出台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储备一批符合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投资项目,谋划一批对外可招商、银行可融资的产业投资项目,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支持,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持续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对重大优质项目通过各级平台向外推介,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州属国企项目建设,实现合作共赢。
(三)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是突出抓好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树牢风险意识,进一步坚定信心、增强责任,全力抓好2024年到期金融类债务风险42.24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刚性兑付债务本息9.78亿元(本金7.16亿元、利息2.62亿元)的化解工作,重点抓好隐债置换工作。落实发行债券计划,非标及其他债务的展期、降息置换等各项化债措施,坚决守住“不冒泡”“不爆雷”的底线。二是把防“爆雷”和抓生产、抓项目同安排、同部署,把州国资运营公司作为新兴化债主体大力培育,充分挖掘符合市场规律、符合企业实际的好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以项目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用发展促进债务化解。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县市的沟通对接,采取分期付款、以资产(资源)置换债权等方式清收债权资金。加强与银行、其它金融机构、债权人的对接沟通,争取通过续贷、展期等方式化解到期债务。四是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环境保护、信访维稳、国家安全、社会治安、农民工工资清欠等重点工作,巩固和维护安全稳定发展大局。
(四)坚持深化改革,推动企业市场化转型。一是积极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补短板、强弱项,固长板、扬优势,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推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制度化长效化,进一步提升国企改革的质量和实效。二是突出以管资本为主,规范国有资本运作。制定投资项目监管清单,明确监管企业投资活动中禁止投资类项目清单、特别监管类项目,明确企业投资主要方向和目的、投资规模及资产负债率水平、投资结构、投资预期收益和重大投资项目情况,规范企业投资行为。三是加强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内控机制,确保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工资总额、经营业绩考核、全员绩效管理、财务监督、“三重一大”事项等重点工作管控到位。进一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与激励约束机制挂钩,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及时修订完善《黔东南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落实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企业领导班子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四是加强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建设。深入分析州属国企人才队伍现状、存在短板和问题,聚焦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指导企业制定和完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进一步优化企业人才结构,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五)坚持党建引领,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提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效走深走实。持续提升国企党建工作质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二是提高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的质和效。对标省国资委印发的指导性文件,结合实际,将必经党委前置研究事项列入清单,厘清党委决策事项和前置研究事项边界,厘清党委和其他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做到不缺项、不漏项,保证清单内容完整性。三是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共同谋划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把党建作为破解生产经营难题的根本路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企业转型升级、技术突破、提质增效、安全生产等,找准党建与业务的融合点,并以此作为企业党建品牌创建的指向。做好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经验总结,凝练出可操作可推广的典型示范。四是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深入开展“清廉国企”建设,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中层以上干部、关键岗位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加大对失职渎职行为的问责力度,积极探索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有效途径。以国资国企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例作为警醒,统筹推动巡视巡察审计、“问题清单”涉国企问题整改销号,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